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
我也有这方面的经历,我儿子今年13岁也是这好玩游戏怎么管也不行,沒办法就的他深聊了几次,每天可以让他玩2个小时,上午1小时下午1小时,总的来说比之前强一些这也是沒有办法的办法了。
据悉,自今几年以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陆续发布,在网络空间、游戏空间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认为,面对未成年人保护,游戏企业需要思想高度重视、抓紧落实行动、举措精准到位,把落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各项要求当作“一把手工程”。
张毅君说,首先,游戏防沉迷必须做到对未成年人的精确识别;其次,企业应在普遍实施技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家校共建;最后,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逐渐积累形成相互配套、行之有效的未成年人守护体系。
腾讯通过建立成长守护平台、健康系统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作出了严格限制。腾讯互动娱乐副总裁崔晓春介绍,腾讯成长守护平台自2017年2月上线以来,已服务超过2000万用户,帮助家长对腾讯旗下游戏、微信小游戏等平台进行时长和消费的管控。健康系统则对未成年人游戏账号执行严格的游戏时长限制规则,该系统2018年下半年升级后,接入了“公安权威数据平台强化实名校验”、“金融级别人脸识别验证”等新功能。
目前,健康系统已接入116款手游和31款端游,覆盖了98%的腾讯游戏活跃用户。数据显示,以《王者荣耀》为例,13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游戏时长下降59.8%,13周岁以上游戏时长下降40.3%。
崔晓春表示,腾讯将不断完善游戏时间和消费控制、以多样化形式探索游戏适龄提示,在促进家校共建、与行业共建守护生态等方向进行探索。“2019年,由于技术原因无法接入健康系统的32款游戏已经强制退市或在退市流程中。”
网易公司副总裁庞大智认为,企业要严格把控内容制作方向,鼓励开发更加寓教于乐的适龄产品。
畅游公司高级副总裁黄纬介绍,畅游严格把关产品的研发、制作和生产,做出更多规范化的约束,逐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畅游正在尝试接入公安部公民信息库,通过技术手段控制用户游戏时间来保护未成年人。
论坛上,多家游戏企业代表共同发表了《中国游戏行业未成年人守护宣言》,以响应上述法律法规。
在圆桌论坛上,学校、企业、家庭等各方代表围绕家校企协力共建展开了深入探讨。
我认为最根本的做法就是让孩子彻底远离电子产品,只有狠心,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游戏只是一种瘾,而且是短暂的瘾,也是可以完全戒除的,只要孩子1个月左右不玩游戏,就慢慢淡忘游戏的瘾,再加上教育游戏对孩子人生发展的危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孩子才可以健康成长!
当然,管控机制的完善是最直接的控制手段。但是,即便是现在制定的机制,也还来不及带来对这一代未成年人的任何变化。
所以,我认为融入他们,才能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案。
请参考在另一个问答中,我的表态如图所示:
一,家长和学校都应该做好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指出沉湎游戏的危害性。二,适当监督和惩罚。三,国家应该对游戏制作厂商做出一些指导和硬性规定,开发一些有利于孩子益智,开阔思维和视野,提高孩子兴趣和学习成绩的充满正能量的游戏。这样,游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就会大大降低。
为什么要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1. 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必要的。
2. 因为网络游戏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成瘾性,容易让未成年人沉迷其中,影响他们的学业、社交和身心健康。
3.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社交能力减弱,身体健康问题增加,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问题。
因此,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同时,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督和引导,提供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和活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网络游戏使用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宣传标语
如下内容: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榜样。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在网络上诬蔑欺骗,自觉抵制负面网络信息,不沉迷网络游戏,不做“低头族”。其次家长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树立文明上网意识,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合理把控上网时间和上网时段,正确处理好上网与学习、生活的关系,自觉以学习为重,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身素质,塑造美好心灵。
二、学生要争做文明上网的践行者、网络安全的小卫士。
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学习必备的防护技能,远离网络欺诈、网络暴力,形成必要的安全意识;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学习各种有用信息;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阅读、绘画、书法、朗诵、体育锻炼等各种实践性活动,从而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防止沉溺网络,做一名优秀文明上网宣传者和践行者。
三、教师要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建好、管好、用好班级群、朋友圈等平台,加强学生《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知识教育,通过组织国旗下演讲、文明上网知识竞赛,观看文明上网教育视频,开展文明上网主题班会等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网络文明意识,增强明辨是非、判别对错的能力,引导学生做一名安全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和绿色上网的好学生。
1. "远离网络,健康成长!"2. 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会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沉迷成瘾,影响未来发展。
因此,需要通过宣传标语来提醒未成年人要远离网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在宣传标语中,可以加入一些具体的行动建议,如多参加户外活动、控制上网时间等,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地理解和实践。
同时,也可以加入一些正能量的语句,如“健康成长,从远离网络开始”,来激发未成年人的积极性和自我意识。
2021年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机制
一、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二、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必须使用真实有效身份信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含游客体验模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三、各级出版管理部门加强对网络游戏企业落实提供网络游戏服务时段时长、实名注册和登录、规范付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对未严格落实的网络游戏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四、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职责,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在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督促其以真实身份验证,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定,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五、本通知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所称网络游戏企业含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平台。
关于未成年防沉迷与社会意义
将自身责任落实到位,形成第一道“防火墙”。从已有的经验来看,仅靠网络企业的技术干预和介入,很难真正达到防沉迷的目的。
据报道,尽管许多网游和手游都设计有防沉迷系统,包括实名制验证、游戏时间限制、收益限制等功能,但实际应用中,这些措施难以排除通过借用验证资格、更换账号等方式“攻破”的可能,难以切实发挥作用。
其间除了技术本身存在漏洞,通过游戏经营商在注册审核上严格把关,让防沉迷系统发挥作用也至关重要。

家长应起到作用:
首先,面对网络游戏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政府做出了限制其负面影响的规定,网络游戏产业作为一个只有几年发展历史的新鲜事务,为原有的社会及市场带来了很多新情况和影响,这里面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政府发布该系统充分体现了对网络游戏负面影响的重视;
其次,游戏沉迷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儿童、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是有潜在的社会原因存在。解决游戏沉迷问题,需要政府、游戏厂商、社会、家长、学校等多方面的努力。防沉迷系统的发布完全表示了政府在做努力,而解决这样的社会问题还需要其他方的参与和努力。不能仅仅将这样的问题归为政府一方的责任。
第三,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存在,它的产生和兴盛是市场作用下的产物。产业本身不仅创造了很大的商业价值,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同时网络游戏对相关的行业也有非常大的拉动作用,例如:电信行业、IT硬件生产、动漫和影视等都从网络游戏中受益不少。有这样的经济价值,我们不能将该产业全部否定。
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约束,也需要扶持,规范网络游戏健康发展是社会、政府、产业的共同责任。政府在这样的系统工程里需要扮演一个协调的角色,而防沉迷系统的发布只是政府协调的行动之一。通过这件事情,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游戏产业向健康方向发展将是一个在多方影响下
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