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在哪里2》终于来了,大家觉得怎么样
这部片子我只能给7.5分,我觉得胜在演技,音效,特效和服装上!特别是那些宏伟的魔法建筑,和那些炫酷的魔法特效,还有那些从未看到过的神奇生物,真的能刷爆你的双眼!所以这些方面的打分非常高,将近有9分以上!
只不过在我看过以后发现,其中的故事支线太多,太复杂,往往一个情节交代到一个高潮的时候,就进入了另一个情节!太多,太杂了,如果能稍作删选,把多条支线整理为2-3条,甚至3-4条,那么就显得不那么没有代入感了!所以故事节奏方面我给6分!
总是还是值得一看的,并且电影结尾会让我们明白,原来神奇动物在哪里2只是一个大战的开始!就好像哈利波特1-2-3-4-5一样,循序接近!!
你觉得《神奇动物在哪里3》里面会出现哪些神奇生物
2部里出现的驺吾,本是《山海经》里的大猫,驺吾的出现戳中猫科动物的萌点,特别是打动中国观众,所以3部里极有可能多出现一些《山海经》里的神奇物种,比如鹿蜀、夫诸等。
如何评价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中文版字体
虽然Bodoni这类的衬线体在做成中文的时候居然用无衬线实在理解不了设计师的脑子,但是在我看来这远不是最致命的问题,这个字体的设计师还犯了很多别的错误。1、错误的把物理上的对齐当做视觉上的对齐
白线是“在哪里”三个字的上下对齐线。但是“在”字上方对齐的位置实际上应该是这个横笔,也就是黄线的位置。如果把三个字强行对齐的话,你以为上下边缘会是整齐的。但是实际效果却是:这样倾斜的。2、思路不明的各种重心问题
“动物”与“在哪里”的重量差太大,而设计者并没有采取任何方式平衡这种差距。可以看到“在哪里”的下对齐线与“动物”并不在一条线上,却也并没有居中。实际上设计者不知道怎么想的,在这里是在追求上下两行字即“神奇”与“动物在哪里”的居中对齐。但是下方五个字的磅数差距却使得这种对齐的重心变得古怪。反应到具体的执行上就是很多人也说不上哪里不对就是觉得看起来不舒服。十分诡异的是这位严格执行物理对齐的设计师却又把作者的名字放歪了......3、这里一共七个字,只有“动”字与“哪”字没有什么大问题然而这两个字看得出来是作者改动最少的两个字......真是悲伤的故事,这里选问题最严重的“神”与“里”字来讲一下我的看法
礻字旁最上方的横笔被诡异的拉长了,使偏旁的重心向左倾斜并增加了偏旁在“神”字中的比重,整个文字显得很奇怪。这个修改我暂时没有看出来有什么必要性更诡异的是这个“里”字注意下方土字的横笔,加了那个装饰以后两边都不对称了好吧?短横的左边都快跟下方的长横一样宽了,这实在是不应该犯的错误4、细节不到位
如何评价JK罗琳的《神奇动物在哪里》
谢邀~
这是一个由JK罗琳创造的魔法世界,它是一个完整的、有历史、有未来的魔法世界,看得出来罗婶儿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哈利波特》系列是这个世界中的一段故事,而《神奇动物在哪里》既是这世界中的一段故事,又同时包含(非全部)《哈利波特》系列的一段往事,而且听说是五部曲,哈迷们有福啦!
片如其名,最好看的就是各位神奇动物,卖萌可爱酷炫一个不缺,圆满完成本职工作。有几个动物的设定很可爱,嗅嗅比想象得还要淘气,护树罗锅简直就是纽特的暖心小棉袄。看完走出影院才发现,魔法世界真好啊~
电影他好的另一方面体现在他的人物设定,小雀斑(男主角纽特的扮演者)的表演着实特别,总是侧着身子的感觉,有些优雅又带着点俏皮,一开始略带笨拙的样子,又有点卓别林的感觉。在《神奇动物在哪里2》里面将要加重邓布利多与格林沃德的戏份,特别是校长阿不思·邓布利多,这是哈迷们再熟悉不过的人物之一了,让我们看看他年轻时候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经历吧~
虽然十三岁那年最后也没有收到霍格沃茨的录取通知书,我变成了一个茫茫人海中再寻常不过的麻瓜,但是前奏响起那刻,神奇动物们还是把我带回了那个神奇的世界,站在而立之年的门槛上,暮然发现世界上最伟大的魔法师,名字叫童年!
如何评价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获奖影片《神奇动物在哪里》
《神奇动物在哪里》获得第89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担任这部电影的服装设计师Colleen Atwood。她就是曾11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提名,并分别凭借2002年的《芝加哥》、2006年的《艺伎回忆录》、2011年的《爱丽丝梦游奇境》斩获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神奇动物在哪里》的服饰定位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设计师在复古风格的服装上还加了一些魔法元素,由此更适合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形象的设定。也许这部影片的服装实在太出彩了,就连电影的主创也调侃片名应该叫《神奇大衣在哪里》。
《神奇动物在哪里》的主创对服装有多执着,据说当时他们找来了5000件二手古董衣。那么多衣服都给谁穿?主要演员怎么也打不到5000人,就算每人十几二十套衣服,那也凑不够5000件啊。
何况男主从头到尾给人感觉就是没换衣服。实际情况是,男主有12件大衣。而且为了让这些大衣显得特别,服装设计师Colleen Atwood拿出了收藏多年的布料,还亲自染色,她把这种颜色叫做Dark peacock blue。这种蓝确实很特别,而且独一无二。
女主的主要服装也是大衣。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宽松,低腰线,带有“小男孩”风格的衣服,其实也跟现在正流行的oversize比较相像。所以女主的大衣基本都是宽大中性风的大衣。这里需要普及一个服装流行的知识。
1926年(也就是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香奈儿女士在巴黎号召女孩子穿上男士针织衫,纽约迅速跟上了这股潮流,偏中性风格的衣服开始流行。这样的着装也很符合女主特立独行的性格。
比起女主,女二就显得女人得多,她性感迷人。因此她的服装也偏裸粉色调,蕾丝、羽毛元素穿她身上更加撩人心弦。
胖子大叔就很简单的符合一个需要银行贷款却交不出抵押物的人物设定,一套快撑破的西装贯穿整剧,喜感与温情担当。
全剧最浮夸的形象应该就只有这个魔法国会主席了,但出场也并不多,最多也就3套衣服。
还有隐藏的大BOSS和默默然男孩。
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不是里面的神奇生物,魔法大战,甚至是格林德沃,而是里面的人物隐隐约约流露出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流露方式,已经好久没有在好莱坞电影中出现过了。
不知道是不是时代变化的问题,现在的好莱坞电影,情感表达都热烈奔放,直接了当,只要有好感,一言不合就啃到一起。连美国队长这样的老派人物,也是当着基友的面,和女朋友的侄女啃在一起秀恩爱。
可是本片不一样,里面人物的情感表达是那么的含蓄。即便是里面最热情的奎妮,也不过是在雅各布记忆即将消失时轻轻一吻罢了。蒂娜和纽特之间,就更是含蓄万分了。两人道别时,欲言又止,兜兜转转,最后通过一本书的隐喻互相示好。纽特轻轻撩蒂娜鬓角的那一幕,简直是将那种内敛而又热烈的感情表达的美丽无比,颇有《查令十字街84号》的精髓。应该是罗琳阿姨亲自当编剧,才有这样明显区别于好莱坞工业化编剧的老派而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
这样老派而内敛的情感,配合上剧组精心搭配的老式场景和物件,直让你觉得是在看一个静谧又悠远的老电影,像《音乐之声》、《罗马假日》的感觉。这种从形到神复活的那个古老的年代,是本片除魔法以外最具魅力的地方。
ps.评论区中有人认为是面向对象是青少年的原因,我倒不这么认为。将同样是面向青少年的《暮光之城》和《饥饿游戏》与其对比,你就会发现,本片的感情表达是非常克制的。不仅仅是在爱情方面是这样,其他感情的表现方式也有一种含蓄而隽永的感觉。这应该一方面得益于故事的时代背景,一方面得益于罗琳阿姨本人的个性和天才的头脑。罗琳阿姨以其天才的文笔,将属于那个时代的细腻而内敛的情感风貌写的精准感人,带着浓烈而又雍容的英式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