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刊物有哪些
《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星期评论》、《建设》、《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湘江评论》、成都的《星期日》、《武汉星期评论》、《浙江新潮》最著名的是陈独秀等人主编的《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办的刊物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晨报》、《国民公报》、上海《时事新报》、《民国日报》。其中《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相对而言,《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
<新青年》杂志是什么运动的主要宣传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新青年》编辑北大《新青年》是主阵地,北京大学部分教师亦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成员。 《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1928年上海成立的三个刊物
1928年3月10日,由新月社主办的《新月》月刊创办于上海。《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28年11月20日,在上海创刊。1928年1月全部由共产党员作家组成的太阳社创办了《太阳》月刊。
1928年1月,在世界性的左翼思潮影响下,在上海的两个社团三个刊物一起,共同提倡革命文学,形成了一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运动。其中,三个刊物是《文化批判》,《太阳月刊》,《创造月刊》等。
1928年3月10日,由新月社主办的《新月》月刊创办于上海。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任编辑。1926年,徐志摩在《晨报》的副刊创办《诗镌》、《剧刊》,探讨新体格律诗和国剧运动。1927年春,原新月社骨干胡适、徐志摩、余上沅等在上海筹办新月书店,次年创办《新月》月刊,新月社重新开始活动。参加成员还有梁实秋、闻一多、邵洵美等。新月书店还编辑出版了“现代文化丛书”及《诗刊》、《新月诗逊》等。
1931年11月,新月社代表人物徐志摩机坠身亡,该社活动渐衰。1933年6月,《新月》杂志出至第4卷第7期停刊,新月社宣告解散。
《运动》是cn刊物吗
CN是国内统一刊号的标志,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651/G8,并且《运动》杂志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北京体育大学主办、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承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体育专业学术刊物,于2009年9月试刊,2010年1月正式出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5651/G8,国际统一刊号为ISSN:1674—151X,邮发代号:2--812,半月刊。
绝对是正规刊物 投稿联系方式q咨询210 992 844 1(胡编辑)151 1488 1071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新文化运动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当然是提倡白话文。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新文化运动中有人提倡白话文,有人也主张不变更,主张古文。在北大一场辩论赛中,有位女同学提问给胡适,说古文比白话文表达的意思更为简洁。那个女同学说了一句无能为力,紧接着,她向胡适表达认为在古文中这种表达最为简洁。结果胡适只是说了三个字,即干不了来表达。结果,现场全场鼓掌。
首先,感谢邀请我回答问题: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和鲁迅等发起的。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刊文,提倡科学和民主内容,启发推动了人民的民主及科学意识,冲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就像春风一般,给社会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贡献主要是:
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基础,为“五四”运动的开展进行了铺路和准备。
二,推动了科学与民主的传播和开展。
三,对全民普及文化和白话文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为他们改造中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